表格药茶
当前位置:> 表格药茶
一、 调心茶 【组成】莲子、酸枣仁等。 【功效】养心安神。 【主治】头晕、心慌、失眠、健忘、多梦、心烦、气短、易出虚汗、精神倦怠、口腔溃疡、胸闷、面色萎黄或苍白、口唇青紫、冠心病等。 |
二、 调肝茶 【组成】决明子、葛根等。 【功效】疏肝解郁,利湿祛瘀。 【主治】胸肋胀满、心烦易怒、口苦、耳鸣、腰膝酸软、小腹冷痛、失眠多梦、肢体麻木、妇女乳房胀痛、月经不调或痛经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甲亢、颈椎病等。 |
三、 调脾茶 【组成】丁香、山药等。 【功效】行气化湿、清热泻火。 【主治】腹痛、腹胀、腹泻或便干,食欲不香、肢体困乏、形体偏胖、牙痛、口臭、易出血(如:口、鼻、尿等)、妇女经量偏多或延期、肥胖症、脂肪肝等。 |
四、 调肺茶 【组成】麦冬、金银花等。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、平喘止咳。 【主治】咳嗽有痰(清稀或黄稠)呼吸困难、哮喘、胸闷、易患感冒、身体怕冷、鼻堵塞、口唇咽易干燥、大便偏干,少气无力、体倦懒言、慢性咽炎、咽痛、慢气管炎等。 |
五、 调肾茶 【组成】茯苓、覆盆子、白果等。 【功效】调补肝肾,易气血。 【主治】面色黧黑、腰膝酸冷、眩晕耳鸣、心慌气短、失眠健忘、头发早白、牙齿松动、两腿无力、下肢浮肿、小便频、男子阳痿早泄、女子性欲减退、糖尿病、腰腿痛等。 |
饮用方法: 1、用开水闷泡20分钟后,可直接饮用。 2、把药茶放入锅中煮开5分钟后,再倒入杯中可饮用。 |
六、 感冒茶 【组成】苍术、陈皮等。 【功效】疏表导滞、化浊和胃。 【主治】(1)外感风寒,头痛咳嗽,全身酸痛,恶寒或伴轻度发热。(2)脘腹胀满,不思进食,呕恶腹泻,倦怠乏力。(3)晕船晕车,水土不服,也可应用。 |
七、 脑清茶 【组成】炒决明子、夏枯草。 【功效】平肝益肾、养血安神。 【主治】失眠、头晕、健忘、心烦闷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心肌炎和冠心病的辅助治疗等。
|
八、 清肝明目茶(近视) 【组成】枸杞、桑葚等。 【功效】养阴清热,缓解眼干,增强视力。 【主治】眼干眼热、眼昏、头部眩晕、目昏干涩、视力减退。
|
九、 黄褐斑茶 【组成】柴胡、黄岑、红花等。 【功效】疏肝理气,活血化瘀。 【主治】面部色斑、腰膝酸软、烦躁易怒、胸肋胀痛、舌 胎白、脉理细。
|
十、月经不调茶(闭经) 【组成】香附、阿胶等。 【功效】开郁顺气,调经养血。 【主治】血瘀经闭、胸闷气郁、两肋胀痛、少食、四肢乏力、或腹内血块隐隐作痛及寒湿白带等。
|
注意事项: 1、 中药茶严禁隔夜饮用。容易变质,是随煎随饮,或随泡随饮,当天饮完。 2、 煎煮或冲泡中药茶的时间不宜过久,含有叶类、花类的茶饮不宜冲泡或煎煮过久,以免破坏了其中的挥发油。 3、 中药茶不宜饮用过多, 一般每天服用一至两包。(1包/1000ml水为宜)。 中药茶煎煮或冲泡的器具瓷器,陶器、不锈钢为宜,铁器或含铝制品。
|
十一、鼻炎茶 【组成】辛夷、薄荷等。 【功效】散风寒、通鼻窍。 【主治】过敏性鼻炎、鼻窦炎、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喷嚏;慢性鼻炎及鼻窦炎。 |
十二、乳腺增生茶 【组成】王不留行、蜂房等。 【功效】理气活血、消癒散结。 【主治】慢性乳腺炎、乳房胀痛、胸肋胀满、乳腺小叶增生。
|
十三、小儿积滞茶 【组成】山楂、麦芽等。 【功效】消食化积 【主治】小儿食欲不振、厌食、胃脘胀满不适、食积不化,伤食(食生冷瓜果后不适等症) |
十四、健胃茶 【组成】沙参、白芍等 【功效】健胃益气、活血止痛。 【主治】虚寒型胃脘痛、胸闷腹胀、呕吐、嗳酸、积食、消化不良、气滞呃逆等。 |
十五、痛风茶 【组成】苍术、牛膝等。 【功效】清热利湿、强筋健骨 【主治】肝肾不足、湿热下注所致萎症、通风走注。痛风及风湿性关节炎。 |
|
十六、醒酒茶 【组成】砂仁、人参等 【功效】补脾健胃、化湿行气 【主治】饮酒过多所致的恶心呕吐、头晕、头痛、心烦、周身不适等。 |
十七、减肥茶 【组成】荷叶、茯苓等 【功效】理气行水、降脂化浊、利尿除湿 【主治】单纯性肥胖、高血脂症等;冠心病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辅助治疗。 |
十八、前列腺炎茶 【组成】猪苓、泽泻等 【功效】清热、利湿、通淋 【主治】小便短赤、不利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尿色黄、浑浊或淋漓不畅、尿血等 |
十九、小儿流感茶 【组成】贯众、大青叶等 【功效】清热解毒 【主治】流行性感冒、流行性脑炎、流行性肝炎及流行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疫情发生时用。 |
二十、腰腿痛茶 【组成】熟地、牛膝、杜仲等 【功效】活血除湿、补益腰肾。 【主治】风湿腰腿痛、腰椎间盘突出、椎管狭窄、坐骨神经痛、下肢麻木、膝关节炎等。 |